輕文藝,童趣,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,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

工商時報【施施】 是誰規定男生就該穿藍色衣服、女生就該穿粉紅色衣服呢?孩子穿的衣服會影響他們的自我意識與形象建構,隨著現代人對性別的概念逐漸跳脫傳統窠臼,中性化風潮也開始吹向童裝市場。 ■Manufacturers have made the decision to highly-gender things so that you can't have hand-me-downs. 隨著社會風氣日漸開放,傳統上兩性壁壘分明的形象界線正逐漸模糊,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可接受不同以往的性別外觀呈現方式,或是所謂「中性」打扮。有些服裝設計師也跳脫男、女裝的傳統思維,自由展現服裝美感。在美國,這股「打破傳統性別意識」的風潮正在童裝產業中悄悄萌芽。 約10年前,美國一位媽媽海德利(Jo Hadley)幫她的子女選購童裝時,經常發現選擇十分有限。她的兒子最喜歡粉紅色,但是在商店中,粉紅色的童裝總是過度女性化,上面充滿蝴蝶、小仙女、亮片等設計,小男孩的衣服則通常是藍色。當兒子穿著粉紅色衣服時,還會被人誤認為女生,讓兒子感到十分困惑。因此,在2007年,海德利決定自己設立童裝品牌,並將品牌命名為「粉紅色帥哥」(Handsome in Pink)。 打破限制 家長自創品牌 海德利表示,「粉紅色帥哥」童裝結合了電吉他、摩托車等傳統男性化圖案與粉色、紫色等女性化色彩,可以「填補服裝產業中的空隙」。海德利的女兒原本只愛穿粉紅色、女性化圖案的童裝,後來也喜歡上媽媽設計的新衣服。 現在,有一部分家長開始厭倦童裝設計中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,希望替自己的寶貝尋找打破傳統藩籬的童裝。由於這樣的家長愈來愈多,Gap、Target等大型成衣零售商也注意到趨勢,開始推出較中性的童裝、玩具等,供家長與兒童選擇。美國多個零售商也成立了「沒有限制的衣服」(Clothes without Limits)聯合商會,專門提供男孩女孩穿起來一樣可愛的童裝。 其實,在約100年前,童裝設計沒有性別差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美國馬里蘭大學文化歷史學家、《粉紅色與藍色:在美國分辨男孩與女孩》作者保列提表示,童裝開始有性別區分,是1920、30年代才開始的趨勢,皺摺、花邊等女性化裝飾細節逐漸從男孩的衣服上消失,但在1960年代,許多家庭會給孩子穿設計簡單中性的白色衣服,這樣的衣服還可留給孩子的弟弟妹妹穿。 保列提教授表示,後來「製造商決定生產有明顯性別區隔的商品,這樣消費者就不能把孩子穿過的衣服留給其他孩子繼續穿。因為出生率下降,廠商必須讓消費者較難重複使用商品,才能維持銷售量。」 現在,許多父母及學者都開始質疑童裝性別區隔的概念,並開始思考孩子穿的衣服對他們的自我認知有哪些影響。美國麻州塞勒姆州立大學教授海因斯著有《公主病》(The Princess Problem)一書,她表示,「商品行銷方式會影響年幼兒童的自我意識,決定他們可以有哪些選擇、他們適合哪些東西,又有哪些可能性與限制。」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的趨勢不僅限於服裝。去年夏天,美國一位媽媽在推特上發文稱,她發現百貨零售商Target把玩具分成「女生的積木」與「積木」,於是該廠商於去年8月宣布移除玩具與寢具區的性別標示。今年2月,這家公司又推出新的兒童寢具系列,讓父母與孩子自行搭配不同設計與顏色的寢具。 千禧世代 育兒態度開放 專家預測,隨著越來越多千禧世代(1980至2000年出生的民眾)成為父母,中性童裝將更為流行。根據MillennialMarketing.com網站統計,千禧世代占美國總人口的25%,其中1╱4已經為人父母,這個年齡層對性別角色抱持較開放的態度,也更能接受打破傳統性別概念的行為。